主頁

Rails app 自動化部屬 - hubot 與 heaven

前言目前所在的公司裡頭是直接在本地端的 terminal 跑 cap staging deploy 指令。 capistrano 作為自動部署化的工具非常方便,但難免會遇到幾個問題: 不是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有相同的環境 大家都在部署,結果 staging 上現在到底是哪個 branch,完全一頭霧水。 deploy 這件事情卡在本地端。 對一家新創來說,越穩定的開發效率和流程,就越能夠專注在產品...

IT 鐵人幫完賽心得

連結 今天是鐵人賽的最後一天,感覺自己最後結尾的部分收得不是很好,也有很多部分都因為時間上的關係沒有很完整地介紹完。 挑戰 30 天連續發文的確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,自己也更了解到如果還有類似的機會,一定要事先做好準備才行,才不會突發狀況發生時,急就章地寫完文章結尾。 同時,這次挑戰的主題是以前從來沒有碰過的 webGL 及 3D 圖學。原本以為前 10 天的學習能夠掌握基本的知識,不過實際上要...

伊坂幸太郎 - 摩登時代

《摩登時代》原本是喜劇天王卓別林最著名的一部默劇電影。並且被認為是美國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。 在討論社會學以及國家、個人、家庭之間的關係時,這部電影也常常會被拿出來討論。 雖然是用戲謔而滑稽的手法詮釋的電影,卻將殘忍的事實完整的描述出來。 從卓別林的眼中看見這個國家所隱含的殘酷現實,這就是我們所知的城市,儘管醜陋,卻是我們必須賴以維生的重要場所。這樣令人哭笑不得的劇情,是卓別林突出的功力。 摩登...

高度相同的排版解決方案

在前端的頁面中,我們經常會碰到需要相同高度的排版。最直覺的方法就是將容器裡的所有元素設為 float 或是 inline-block。 float 及 inline-block如果是使用 float 排版,不但要先撐開父元素容器(clearfix),還要針對子元素設定 margin。所以一旦內容太多,或是高度不足就會跑版。 而且,這樣的排版最大的缺陷就是,必須設定高度。 那,如果不設置高度呢?就算...

code-review-101

前言身為前端工程師,通常在整個團隊裡面會是最常發送 pull request 的人。為了讓自己的 PR 更容易被測試,以及讓 reviewer 更容易的 review,總結了一些注意事項。 pull request 的描述 這個 pull request 的目的。例如:修正 layout、新增 feature、某個畫面的 style 等等 記住每個公司的成員都可以看見 pull request ,...

weekly-thought-5/30

這個禮拜不談「新」東西,多數會是關於網頁開發的重新思考。算是回過頭來漸漸補齊自己的技術債吧!比起前幾個禮拜所談的新東西,這一篇文章可能相對枯燥一點,當然篇幅也會比較長,但我認為這是必要的。 這些東西在前端變化快速的時代下或許顯得不那麼重要,不過思考總是件好事。 語義化標籤重新思考語義化這件事會有這個想法,是看到 instant article 的 html 架構,他們規範 instant arti...

frontend collection - 5/23

這禮拜發現的新東西這個禮拜在思考關於重構的東西,在前端還可以怎麼實踐。css 的部分已經有大致的雛形出來了,把相關的註解跟文件寫完之後再和大家分享心得。 Get your ../../ outreference css 部分重構完之後,再來就是要對 js 下手了。目前比較困擾的幾個點有: component 初期的部分比較亂 有些 flux、有些 redux 再來是我認為最麻煩的,就是路徑管理...

css variable + sass variable = 😍

之前寫過了一篇關於自己對 css variable 的想法,原本對這個屬性沒有抱持著太大的期待,自己用習慣了 SASS 變數也覺得這個 css variable 反而像個彆腳的 system,不過如果你也是這樣想的人,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Why should you care Css variables css 的變數已經出來有一段期間了,瀏覽器的支援程度還不算太糟。或許各位都曾經想過,這些變數的功...

用 Canvas 實作 low-poly art 心得

文章待補,圖片。 前言說到 low poly,最讓我驚豔的是 species in pieces 這個網站,他使用 low-poly 的方式畫出 30 種現在地球上瀕臨絕種的動物,是用 CSS 的 clip-path 做出來的,為了兼容瀏覽器,甚至還有做 fallback 的圖片,非常的用心。 之前有在知乎上有看見 low poly 的實作方式,但看了一下原始碼,回答是用 THREE.js 做的。...

人類也是 context switch 的動物 - 違反直覺的做事方式

今天看了這個影片,主要是想要指出其實在多工切換中,可以得到比較好的效率。 聽起來很 trick,對吧?其實剛看完影片我也不太相信,不過這似乎可以用作業系統的角度來解釋。 Context Switch如果學過作業系統,對這個名詞不陌生。當時的疑問是,既然轉換要成本,為什麼不直接一個 process 到底就好? 這個乍聽起來很蠢,但其實 context switch 並不會讓 process 的完成...